回到主页

拍背的 6 大禁忌,正确拍背要这样拍!

来源:老年科护理整理自六楼护理单元

· 实用知识

拍背是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的四大护理技术之一,也叫叩击排痰法。是通过叩击背部,促进附着在气管、支气管、肺内的分泌物松动以利其排出,防止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对于长期卧床治疗的老人,为了预防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通常需要老人家属或护理人员经常给老人翻身、拍背。

给老人翻身相对而言较简单,但拍背却是个“技术活”,如果没有掌握正确的拍背方法,不但起不到应有的功效,反倒会让老人感到痛苦,甚至有副作用。尤其是体弱的卧床老人,本身抵抗力较差,发生呼吸道感染后炎症容易向下蔓延至气管和肺部,痰多却无力咳出。此时,坚持拍背,帮助其排出痰液显得尤为重要。

拍背排痰适用于大量粘液和稠厚分泌物,呼吸功能降低或咳痰无力的老人,如长期卧床、活动障碍、营养缺乏及术后的老人。

大家都会拍背,但是真的都拍对了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拍背的九大要点。

图片

-1-拍背前后的评估内容

1. 拍背前后,需要了解老人的病史及适应证,确定有无禁忌证;

2. 评估老人呼吸型态,听诊肺部呼吸音以确立痰液积聚部位;

3. 了解老人及家属意愿、认知和执行能力;

4. 评估痰液颜色、性状、量等。

-2-叩击排痰法的六大禁忌症

1. 不稳定的头颅/脊髓损伤脊髓损伤是因各种致病因素(外伤、炎症、肿瘤等)引起的脊髓的横贯性损害,造成损害平面以下的脊髓神经功能(运动、感觉、括约肌及植物神经功能)的障碍。叩击会加重脊髓神经的损害,所以不稳定的头颅/脊髓损伤禁忌拍背叩击。

2. 肺栓塞是由于内源性或外源性的栓子堵塞肺动脉主干或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肺栓塞老人即使无明显症状,也应卧床,床上活动时应避免突然坐起,转身及改变体位等。叩击会促进血栓脱落,阻塞肺动脉危及生命。

3. 大咳血、活动性出血给予大咳血老人拍背叩击,可能会导致出血情况恶化,甚至出现血管破裂。

4. 胸部骨折胸骨骨折常因暴力直接作用于胸骨区或挤压所致,临床表现为胸骨肿胀、疼痛,可伴有呼吸、循环功能障碍。叩击振动会增加老人的疼痛,甚至出现呼吸循环功能障碍。

5. 多发肋骨骨折叩击会导致尖锐的肋骨断端移动刺破胸膜,产生气胸、血胸、咯血等。

6.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指动脉腔内的血液从主动脉内膜撕裂口进入主动脉壁内,使主动脉壁中层形成夹层血肿,随血流压力的驱动,沿主动脉纵轴扩展的一种心血管系统灾难性疾病。老人应严格卧床休息,避免碰撞、身体突然用力等改变体位,而导致血压波动,更不能进行胸背部叩击。

 

-3-如何正确为老人拍背排痰?

1. 让老人取适合体位

若老人精神尚可,可鼓励取坐位;若体力不支或意识模糊,也可让其取侧卧位,拍打一段时间后再帮助转换另一侧卧位。切忌让老人俯卧趴在床上拍背,这样会影响老人呼吸,也不利于痰液排出。

图片

2. 拍背的部位要准确

不能随意地在老人的后背乱拍一气。肩胛骨是人体明显的骨性标志,容易辨认,拍背时可选取肩胛骨下端以下3-5CM的部位为“底线”,然后从下至上,从背部两边向中间位置拍打。

broken image

手掌合成杯状,拇指紧贴其余四指,腕关节不动,利用肩肘关节带动手掌,使手掌平稳着落(该方法所扣的空气较多,叩击力较均匀、稳定)。以40-50次/分的频率、力度均匀一致,由下至上、由外至内叩击。每次10-15分钟切勿以掌心或掌根部拍背。 

拍叩时要衬着衣物,力度适中,以达到排痰效果,又不引起老人疼痛,叩击局部皮肤以不发红为宜。 

图片

4. 老人咳嗽后注意其心律,观察有无缺氧,听呼吸音是否正常。如果心率增加20次/分,或出现喘息、缺氧等不适症状,应暂缓排痰,并予以吸氧。

5. 注意事项

(1)叩击的时间和频率应根据老人的具体情况而定,应饭前30分或饭后2小时进行。每天3-4次,每次10-15分钟。若痰多,可增加次数。

(2)由下至上、由外至内叩击,叩击的相邻部位应重叠1/3,力量中等。

(3)若老人咳嗽反应弱,则在吸气后给予刺激—按压及横向滑动胸骨上窝的气管,以使咳嗽。

(4)避免在老人生命体征不稳定时或进食前后进行拍背

图片

别小看拍背这个护理的“小动作”,除了可以通过振动肺部引起反射性咳嗽、把肺部积聚的痰液从小气管排到大气管、再排出体外,还可以改善血液循环,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拍背是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很重要的一项护理技术,你之前拍的好、拍的对吗?

来源:老年科护理整理自六楼护理单元